当好“辅导员”上好乡村“三课”

发布时间:2020-09-01浏览次数:11

当好“辅导员”上好乡村“三课”

20190401  ■ 驻村干部  梁玉玺


  去年初,辽宁省选派1.2万名干部分两批到乡镇和村工作,从动员到派驻,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人赞叹。


  如今,“第一书记”们已经在农村基层工作一年时间,做出了各自的精彩。本次从高校中选派了614名干部教师驻乡村工作,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所在的辽阳市派驻26人。


  “第一书记”们凭借获取“党的声音”的便捷优势,以“专研劲”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软实力”,引领着当地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我也深感责任之重。


  既然是教师“出身”,首先要发挥“上课”的强项,进一步将先进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转化”到实践,面对不能如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的“学员”,找准工作切入点,以“辅导员”的身份,积极、主动、创造地上好乡村的“思政课”“心理课”和“技术课”,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两个条例,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领路人”,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行为规范,助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第一课,理直气壮地讲好农村的“思政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选派的第一书记,上好政治课更是任务要求和优势所在,以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岗位职责,承担起农村百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挖掘“本土”文化,传播“红船精神”,汇编一部党史党情+村史村情的新时代乡村版“教科书”,“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面对农村党员老龄化、流动化及文化水平偏低等现实情况,要将“准则”“条例”等党的法规学习生活化和经常化。在集中宣讲、收听收看的同时,还要注重村务会议中的政治话语、平日交流中的原则提示、微信群中的理论解读、抖音快手的思政直播、学习材料的精准好记、法规宣传的抬头可见、模范墙的新奇美观、“大喇叭”广播播出的新声音……“磨”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的“富脑袋”,让“多学习不如多种地”等情绪转变成“多学习能够多丰收”的积极认识。


  第二课,雨润心田地上好干群的“心理课”。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才能够“看淡”一些琐碎事,用“敞亮”的心面对左邻右舍、积极处理村上事,用正确的行为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对于农村的党员干部来讲,其心理健康更加不容忽视。派驻乡村的“第一书记”要发挥出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谈心谈话与科学的心理辅导特质,深度了解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理动态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警惕部分农村党员的“不良心理”,带着问题,主动介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坐上“炕头”,真心关怀,把握其心灵的温度,疏导“心结”,排除心理障碍,让他们的心灵阳光起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要真真切切地将党员活动室的“一室多功能”作用发挥出来,成为农村居民的政策解答室、情感发泄室、矛盾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经营好干群的心理“沙盘”。“服务凝聚群众,教育引导群众”,与村干部一道,站在新的时代下,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用新的视野面对新的情况,实施新的方法。


  第三课,细致入微地教好党员的“技术课”。通过Wordexcel、浏览器、手机APP等常用办公软件和信息获取程序,对于常年居住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里老同志较为陌生,一部分年轻同志虽然能够使用微信等便捷程序,但是未经过课程化培训的他们对于电脑办公软件还不掌握。近年来,辽阳市的“五包五促”惠民活动逐步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办公环境,电脑、打印机基本实现了村村覆盖,有些行政村甚至配备了投影仪、扫描仪等。我们还要注意先进设备“僵尸”化现象,“我有了”之后还要“我能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群众培训”,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冲在前列,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和工作技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掌握新科技、获取新声音。


  由中宣部主管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PC+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二合一模式的学习平台在今年年初上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新助手”,这对于农村党员干部是“头脑风暴”也是技能考验。高校派出的“第一书记”不是“下乡文书”,要讲解好“现代教育技术”课,让“学习强国”成为党员理论学习的“掌中宝”,激励村干部在各类“报表”中突显现代办公能力,培养大家养成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会干事”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