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恩师

发布时间:2020-09-01浏览次数:10

悼恩师

20100401日  郑国

   张院士指导作者学习

  □郑国

2010224日深夜,惊闻恩师故去,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万分。放下电话时已睡意全无,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任由泪水悄无声息的滑落。此刻,天地同悲!


  回想老师2002年加盟我校,而我有幸入得老师门下,蒙恩师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老师谦逊平和的待人接物、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宽阔的眼界心胸将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对待学生正如慈父一般,与老师的沟通中最大的感觉是平等,坐在身边的院士让你感觉是亲人、是长辈、甚至是朋友。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院士的威严和压力,相反,感觉到的是亲切与平和。老师从来不会以尊者或权威的模样来教训人,他总是语气平和的讲出自己的道理和观点,教我们拨开迷雾、理清思路。在我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老师待我更如自家孩子一样,邀我一周两次于家中共进晚餐,听一听我在学习中的苦与乐,给我讲一些他的治学之道和学术思想。如今,老师和蔼亲切的笑脸仍会清晰的浮在眼前,而我却不能再次聆听恩师的教诲,实令我心痛不已。


  老师为人亲切温和,但对待工作却是一丝不苟,极为严谨。受聘为我校的特聘教授以后,八十多岁高龄的他多次奔波于京沈之间,为师大的发展、为动物学科的进步忘我的奉献。老师对于工作中的任何问题总是乐于仔细倾听,并认真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我们提供的材料,总会字斟句酌,认真修改,甚至会对不当的用词和标点符号逐一更改,不能容忍任何问题存在。忘不了老师一次次为了一个科学问题在电话中给我的详细阐述;忘不了老师亲临试验基地手捧已杀死的果园昆虫的仔细检视;忘不了老师与我们共赴野外采集时对我们的言传身教……老师对待科学工作态度之严谨令我们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老师在六十余年的研究工作中,不仅仅是潜心研究的学者,更是一位承载着国家和社会责任,着眼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和科学发展需要的科学家。他积极的投身于生产实践,为我国农业害虫中的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老师高瞻远瞩的学术思想至今仍处于科学的前沿。而生活中,老师对社会、对他人无所求,他一生简朴,不讲究吃穿,淡泊名利。老师虚怀若谷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也让我不再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和眼前的琐事,能够潜心去思考学业、事业的发展,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使我受益终生。


  老师的离去是我们学生的损失、是我校的损失、也是科学界的损失。可喜的是,老师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学术思想正在助手和学生的工作中得到延伸。国家也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解决类似的问题。相信老师如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了。


  “学高身正,师之典范;爱国敬业,学界楷模”是学生从心底对老师由衷的赞叹。老师淡泊名利、执著事业、乐于奉献、虚怀若谷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和学习。而我们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日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骄人成绩,将是对老师最好的告慰。


  愿老师一路走好,我们将永远怀念您!


  (注:作者系我校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张广学院士的学生)